文润罗田•最青春 | 晏晶:年味儿是故乡限定_罗田新闻网
新闻 广告热线:0713-5052851 邮箱:luotiannews@163.com

文润罗田•最青春 | 晏晶:年味儿是故乡限定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日子

总会让人联想到青春和成长


青春,它是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

生机勃发、朝气蓬勃

它意味着进取,意味着上升

蕴含着巨大希望的未知数

文学让人保持青春

永远热烈,永远尽享欢愉

永远心跳,永远年少青春


我们无比期待

罗田年轻写作者带来沾满青春气息的作品

文润罗田推出“最青春”系列

推介罗田青年写作者作品


今天推出罗田00后年轻写作者晏晶的作品

《年味儿是故乡限定》



凌晨四点,在南京南站,等待回家的列车。

这一个年跟以前有些不太一样,它从腊月二十七开始的,到正月初十结束,这意味着一种身份上的转变。学生、小孩式的超长年假,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打工人的年从踏上返程开始,在车站冰冷的地板上,躺着一个个返乡心切的人。中国人是非常重视春节的,这个意味着团圆与欢庆的节日,在我的家乡罗田更是重视。

大别山脚下的县城,外出务工的人数不胜数,从父辈到我这辈,一步步往城市走,一步步往更繁华的空间聚集,但城市里的“德基”终究是盛不下我们这些异乡人,于是大家像是候鸟一般,在“年”的由头下往家乡迁徙,年味儿是只属于家乡的,以每个人的原始生长点出发,蔓延到全世界去。




我家的“年”不是大年三十,也不是正月初一,对于我们村来说,“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前开启,到正月十五后结束,那是一个漫长的欢庆与预备,即便是需要在金钱上大出血的大人,在年终盘点时对今年的开销作出几声抱怨,“一年一年,打工过年”,之后便又重新投入到新年气氛中去了。

记忆里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爷爷做豆腐开始,这是爷爷的拿手节目之一。坐落在大别山脚下的村庄,交通不便,农耕为继,仍然有着自给自足的传统。爷爷磨豆腐只在过年,但从翻土、种下豆种、除草、洒药、割豆杆、晒豆子要经历一年的忙碌。做豆腐是一个复杂的工艺,往往需要全家人的协助共同完成。

提前一天泡发豆子,用老旧的“升”量出几匣豆腐所需要的豆子量,放置在一个大桶里,第二天的时候豆子基本上已经可以用手捏碎。磨豆腐开始,要先祭拜灶王爷,烧几沓纸钱,点上香,在灶门口说些吉利祝福的话,这个磨豆腐仪式才算是正式开始。

泡发的豆子摩擦冲洗沥干水分后,把豆子放进石磨里开始研磨,这时候旁边已经架起了滤网,用四方形的木头固定住,淹没的豆糊先除去豆渣,然后把豆浆煮沸。豆渣也是需要再次过滤,一般是过滤三次,余下的豆浆继续投入到豆腐的生成中,而豆渣则沦为家中家禽的午餐。然后就是煮豆浆,灶铁锅起大火,将豆浆倒入铁锅,沸腾后可以看到还有很多的豆渣没有过滤出去,于是将煮熟的豆浆再次过滤。反反复复完成后,到了我爷爷最谨慎的环节,就是点脑。在豆浆中放入凝固剂,就看到豆浆开始慢慢凝固,成了豆腐花。




到了这个时候,小孩们围过去,人人都能讨要一碗最新鲜热乎的豆腐脑,加上白糖或红糖,喝下去美滋滋,中午的午饭都不用吃了。然后看着余下的豆腐脑被压入模型中,说是模型,不过是一个长方块的木头匣子,盖子极重,慢慢压下去,等待半小时,豆腐花变成了一个大的豆腐块,又在爷爷的精准的手下,变成一个个小的正方块。

做豆腐的节目结束,就到家家户户开始打年货。家中有小孩的家庭往往会将年货放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置办,大人们常常抱怨年货打早了被家里的“小老鼠”们扫荡。

回忆起过年,总要记得最重要的时刻,大年三十,那是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的日子。全家人指的是我家、大伯家、小叔家,十几口人。年夜饭通常需要开两桌,小孩桌和大人桌,在这样的时刻,依现在的年轻人看,总会冒出许多不合时宜的话,例如催婚或是催生之类,不过长辈们端起酒杯,说的不是说教的话,而是祝福的话。

在上一辈的人生经验里,能够给到的最好的祝福,就是幸福美满的家庭,所以那些关于婚姻或工作的祝福,不是为了劝诫你的人生需要以此为标准,而是表达他们希望你幸福。我常常觉得现在的戾气太重,在朴素的老家乡村,没有任何人真的会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亲自介入,返乡的那一句句看似冒犯的话,也不过是这些亲戚朋友们一年没见的闲唠嗑。




觥筹交错之间,大家或是打牌或是玩烟花棒,在一阵一阵的欢声笑语中,在偶尔会沉迷游戏错过的零点中,在别人家凌晨烟花响起的时刻,迎来了我们新的一年。从年夜饭到守岁,这一年里所有的经历,无论艰辛与否,都在此刻消解。中国是一个十分有韧性的民族,活着的瞬间,只要有这样的时刻,就常常感叹人间值得。

春节的热闹,是走亲戚,从正月初一开始去各家各户拜年,一直到初八初九才慢慢消散,随着又一轮新的工作生活的开启,“年”又被抛之脑后了。

在国外生活的哥哥,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几年没有回家过年,去年携家带口地回家时,大家也都从各地早早回家相聚。年味儿这个事儿好像只属于故乡,城市里张灯结彩的商场超市,跟电视上的过年极为相似,但仍觉得冷冷清清。

故乡的年,好像从来没有城市那般繁华,生锈的大铁门前没有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但里面的笑声一浪一浪飘过,将年味儿和对新生活的希望带给每个人。


作者简介

晏晶,零零后,阅读教育从业者,个人生活记录公众号“书晏”。


编 委 会:颜红胜  王雅萍  李格娟   雷   鸣  刘心明

主       编:徐笑冰   匡  彬

责任编辑:胡   凯   李   遥

本期文字:晏晶

图片来源:晏晶


微信
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