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来:在文学的田园里笔耕不辍_罗田新闻网
新闻 广告热线:0713-5052851 邮箱:luotiannews@163.com

李志来:在文学的田园里笔耕不辍

新华网武汉3月23日电(吴晓慧 方政军)罗田县乡土作家、文学青年、共产党员李志来,近年来的文章剪贴本和样报样刊足足有两米多高,他分门别类作好标记,叠在书房一角。这些满满当当的剪贴本和样刊,是他多年在文学田园里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他努力拼搏的见证,其文字功底从这些文字作品中可见一斑。

李志来上高中时,就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他的文字隽永质朴,洋溢着激情,曾感动和鼓舞过不少同龄人。小李说,他真正开始写作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那时候,他并不知道什么叫创作,只是无意之中把一首题为《阳光轻轻走过来》的短诗发表在当时有影响的《中学生阅读》和《农村孩子报》上,他于是成了全县中小学生中的红人。文章的发表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同学开始用羡慕的目光打量他。此后,他的诗歌开始频频出现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尤其是那带有浓烈气息的乡土诗独树一帜,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阅读方式的改变,加上诗歌自身发展的原因,诗歌创作就像诗歌的处境那样越来越边缘化。

在业余创作诗歌的同时,经过几年诗歌创作的李志来已不满足于这种单一的创作模式,他开始在寻求新的突破。从2008年开始,在创作诗歌和阅读小说之余,李志来创作了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的散文作品,先后在《新华每日电讯》《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楚天主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由于贴近生活,他的一系列散文作品读来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入选湖北基层文学丛书和《黄冈散文诗歌卷》。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敏感而又善于观察的李志来,总比别人多个心眼。无论写诗还是写散文,都注意贴近生活,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写作中来,下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柿子红了》《咸盐菜》《稻熟时节枞菇香》《烤红薯》《大樟树下的“聊天室”》《初上神农架》《买件新衣送母亲》《跳广场舞的大伯》等散文中,便可领略他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歌是乡土的,散文也是乡土的,时间久了,写得多了,有一阵子,不少读者以为李志来是一个对乡土题材进行专业创作的行家。

在业余写作过程中,他还积极参与家乡宣传工作,创办《莲乡风韵》微刊,引来写作爱好者纷纷来稿。用他的话说,在圆文学爱好者文学梦的同时,也圆了自己心中的文学梦。2017年,他成为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2018年,他被罗田县委宣传部评为2015至2017年度全县优秀通讯员。

2017年是李志来写作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的短篇小说《在山的那边》和《可怕的梦》分别在《赤壁》和《黄石视听》杂志发表后,在当地读者中引起反响。那清新的文笔,细腻的语言,不疾不徐的叙述,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把读者带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标志着他的小说创作由青涩开始走向成熟。

他说,开始并没想到要写小说,只是想写一群南下“淘金者”在广州打工的随笔,从釆访、查资料入手,他开始了写作准备。随着人物命运的发展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写着写着不经意间就把篇幅拉长了。由于工作繁忙,他都是夜晚业余写作,常常坚持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有时灵感突发,中午不休息,加班写作,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他就是这样坚持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击键盘,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他的文学梦。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一篇八万多字的《比南方更热》的中篇小说终于在华南地区知名期刊《佛山文艺》发表了。

据不完全统计,李志来至今共发表中、短篇小说十余篇,如果加上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其他文体的作品,共计有三百多万字。“90后”青年文学创作群体的崛起和作品热销,是时代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也跟“90后”青年文学创作群体的崛起和作品热销,是时代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也跟他们的文学才华密不可分。翻开他即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是盛开的花朵》,发现散文《年来腊味香》刊登在《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副刊上,每晚坐在灯下,认真阅读文章,学习写作知识,笔耕不辍,在方田中追梦,是这位年轻人的缩影。

和李志来交谈,让人能感受到他的文学才华在不断闪现,这得益于他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大量阅读后自身素质的提高,谈吐之间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文学的虔诚和理解。对于文学之路,李志来说:“虽然经过了一番跋涉略有收获,但在这条路上只是才刚刚起步,未来任重道远,还需继续努力。”


微信
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