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 儿时夏天的歌谣_罗田新闻网
新闻 广告热线:0713-5052851 邮箱:luotiannews@163.com

悦读 | 儿时夏天的歌谣

今年夏天的温度格外高,太阳炙烤着城里钢筋水泥的高楼和柏油马路,热浪蒸腾,呆在空调房里都嫌热,找不到一处清凉。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在想,曾经的我们这些农村人,小时候家里连电扇都没有,我们是怎样一年又一年度过那漫长的夏天?

童年时候的夏天,是留在我的记忆里一缕清凉的幽香,沁人心脾,回味悠长!

我记得村子里有一口古井,号称龙井,因为那井水冬暖夏凉,甘甜清冽。每年进伏的那一天,奶奶一准在太阳还没越过村子后面黄岩山的时候,便去井边担回清凉的井水,正午时分,奶奶在我家的堂屋里放一个大木脚盆,倒入井水,奶奶用被井水湿润的毛巾帮我们擦洗身子,这是我们村子里的老人都知道的习俗,“进伏”这天用古井水给孩子擦洗身子,孩子一个夏天都不会长热闹和痱子。

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人丁兴旺,也没有人外出打工挣钱,一家老小都守在家里,伺弄那几亩田地,每家都会养牛耕田,养猪吃肉,养鸡下蛋.....日子虽然清贫,但是村子里总是邻里和睦,互相帮衬,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夏天也是收麦的时节,每天傍晚时分,火辣辣的太阳翻过了村前的山岗,留下天边一片火红的云霞,知了还在院子里那棵泡桐树上声嘶力竭叫热。母亲已在灶间准备晚餐,母亲用今年的新麦加工的面粉,做她拿手的手擀面。父亲挑回一担井水,均匀地泼洒在院子里,不一会儿,院子里的热气就散去了许多。爷爷赶忙搬出我家的竹床,一大一小挨个摆下。

奶奶在院子的角落里,那里有一堆新麦草,奶奶每天都会在傍晚时分拿麦草一把一把缠成草把,然后用草要捆成一捆一捆的码在柴屋里,方便母亲做饭的时候用来生火。

母亲的手擀面柔韧劲道,面条粗细均匀,一个大面团在母亲的擀面杖下逐渐变成一张又大又圆的薄面皮,母亲在面皮上撒上薄粉,将面皮对折再对折,最后折成四指宽的长条,切面条时,母亲左手四指轻放在面皮上,右手拿菜刀均匀快捷的落在面皮上,刀进手退,一气呵成。

母亲拿出半碗今年自己用泡桐树叶包裹新麦发酵晒成的麦酱,煮好的面条在大面钵里凉到温度合适的时候,母亲把它放在我家的大竹床上,别看麦酱的颜色黑乎乎的,但是味道还不错,鲜咸中带着些许甜味,盛一碗面条,拌上麦酱,特别好吃。遇上有端着饭碗边吃边溜达过来的邻居,家里人一定要招呼他坐下来一起吃,吃一碗我家的酱拌面才肯放他离去。

吃罢晚饭,天色逐渐暗下来,家家户户的竹床都搬了出来,村里人都出来乘凉,有的人手里拿把蒲扇,去邻居家的院里扎堆,大家聊收成,话家常,其乐融融。我们小孩子,洗完澡,在竹床上安静的躺着,奶奶在一旁一边摇着蒲扇帮我赶蚊子,一边指着满天的繁星跟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于是,我儿时的心里充满了期待,我期待在七月初七那一天,我一定要看看我们村庄附近那么多的喜鹊在那一天是不是真的都不见了,是不是真的都上天上去架鹊桥了!可是每年的七月初七都过去了,我才又记起那关注喜鹊的事来,懊恼不已。

一只只萤火虫从我们旁边飞过,我们小孩子一个个拿着蒲扇追赶,一边赶一边念叨:亮光虫儿来,我帮你做花鞋,亮光虫儿落,我帮你包细脚!

这时候的我们,已经不会去竹床上安静的躺着了,不知是哪个大一些的那孩子带头喊着:出来玩儿喂!

我们一大帮孩子跟着大声喊起来:出来玩儿喂,出来玩儿喂......于是,村子里所有的小伙伴都出来了,聚在一起,大家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望着天空皎洁的月亮,一边围着圆圈顺时针走动一边大声的念儿歌:月亮走,我也走,我帮月亮提花篓,提到院门口,院门口,结石榴,石榴高上一点油,姊妹三个在梳头,大姐梳个盘龙秀,二姐梳个凤凰头,只有三姐不会梳,梳个狮子爬绣球!小村庄里回荡着我们欢乐喧闹声,久久不散。

夜深了,空气中弥漫着如水的清凉,已经褪去了白日一身的炎热,纳凉的人们也开始回屋睡觉了,虽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玩得意犹未尽,毫无睡意,但是架不住家人一声一声的呼唤:回来困醒啊,回来困醒啊.....

月光如水,我们睡了,小山村安静了.....

(作者:万胜兰)

微信
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