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乡村旅游扶贫研究_罗田新闻网
新闻 广告热线:0713-5052851 邮箱:luotiannews@163.com

罗田乡村旅游扶贫研究

----本文章转自《红网张家界》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指出,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等重点工程,实现3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随着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整合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提升贫困区域竞争力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已成为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新趋势。

  一、罗田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扶贫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休假为目的,以乡村田野为空间,以无人文干扰、无生态破坏为特色的旅游模式。乡村旅游扶贫是指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贫困地区贫困居民的脱贫致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明确提出“统筹考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情况,在研究编制全国重点旅游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时,对贫困乡村旅游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这标志着乡村旅游扶贫经过3年的试点总结,正式上升为国家扶贫开发战略。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当前的精准扶贫可以有机结合,实现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广大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变革和创新,对于促进贫困地区脱贫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罗田县经济发展较快,但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与全国其他的县市相比,还相对滞后。特别是贫困人口数量相对较多,达到12.1万,占总人口的20%,每年因病、灾致贫、返贫人口达6000人以上。

  乡村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罗田县近年来工作的重要方向,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罗田以环境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背景,以特色为亮点,挖掘民俗风情、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特色产业等本土化的资源,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境内贫困人口的全脱贫。2015年,罗田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10万人次,约占旅游总人数40%;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约占旅游总收入30%;乡村旅游直接就业人数8万人,带动就业人数5万余人。最典型的罗田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全村4个小组169户710人,该村本是罗田贫困村,2000年开始在原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截止目前发展农家乐120多家,2015年全村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300元。乡村旅游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直接促使地区贫困人口下降,更重要的是产生的间接作用和诱导作用给地区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发展旅游业既能将稀缺的旅游资源转变为经济效益,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又能促进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罗田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品位较高,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走旅游脱贫的道路,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是完全可行的。

  二、罗田乡村旅游扶贫的现状

  (一)乡村旅游推动罗田经济脱贫

  乡村旅游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旅游者特别是武汉的游客在罗田的旅游活动,给罗田的贫困人口带来不菲的收入和广泛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相关生产部门带来巨大的收益,带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产业的升级使得乡村传统物产坐地实现极大的升值,游客消费得到刺激,贫困人口收入自然得到提高,真正实现了贫苦群众的增收致富。近年来,罗田县委、县政府将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要抓手,收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全县共有106处乡村旅游景点,51处自然山水类景点,28处现代农业类景点,15处人文历史类景点,12处民俗风情类景点。460家各类现代化休闲体验式农业旅游企业,规模加工企业(年收入500万元以上)达到25家,农家乐500家,农庄26家。解决就业农民1.1万人,带动农户3200户。

  1、直接作用

  罗田属于欠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依然较大,2015年农业生产总值42亿,增长6.9%,占GDP总量的37.1%;工业化底子薄,2015年规模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增长7.9%,占GDP总量的22.6%;第三产业比重比重稳步上升,特别是旅游产业,2015年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0.8%和22.8%。 旅游收入在罗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10年比重首次超过10%,2012年达到17.8%,2015这一数字达到25%,旅游业逐渐成为促进罗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罗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地区脱贫潜力巨大。

  2、间接作用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每增加一美元的旅游收入,其他相关产业的收入将增加4.3美元。在贫困地区开展旅游业,往往能推动物流运输、零售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可观收入和大量就业机会。吃、住、行、游、购、娱是乡村旅游的六大要素,罗田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当地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邮电通信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产业带来丰厚收益和大量就业机会。

  3、诱导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增加能刺激经济活动扩大导致收入、就业机会的增加,并产生诱导作用,这种作用是间接间接的三倍。就罗田来看,相关企业及部门员工几乎都来自于本地,因此这种影响实质上决定于当地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意味着旅游发展为本地区居民带来的收入中相当比例都能在本地转化为消费,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在罗田能产生更大的诱导作用。

  (二)乡村旅游优化罗田生态环境

  1、唤醒了生态保护意识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让政府和贫困者双双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风貌能吸引大量的游客,他们可以带来强大的购买力。生态环境越好越有利于脱贫致富,使得贫困居民主人意识觉醒,人们不再肆意向湖泊沟渠排放生活生产污水,不再随意焚烧垃圾,甚至主动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主动配合村委会开展村庄整治。只有优质的乡村生态,区域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才有物质保证和环境支持。为了生态的有效保护,罗田从简单的“加法”开始做起:植树造林奖励、退耕还林补贴等政府转移支付不断推出,在此刺激下,人工造林达到8.5万亩,低产经济林改造9.8万亩以上,封山育林27.8万亩;生态公益林完成20万亩以上,绿化堤路317公里,新增城镇绿化面积达53万平方米。

  在做“加法”的同时,罗田也不忘做“减法”。2013年8月,罗田“三年禁伐”新政正式宣布:三年内政府禁止下达商品采伐指标,商品木材采伐申请停止审批;北部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和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沿线,实行零容忍的全面禁伐。

  近7年来罗田发展规划、项目评审资料,生态环境的保护始终被摆在最首要的位置。尽管财政财力有限,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前,多家纳税重要企业因为高污染问题被关闭。针对铁砂、黄沙开采,石材开采、木材采伐等破坏生态保护的现象,罗田开展“四大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不可逾越的高压态势。

  2、积累了环保物质基础

  旅游产业的高收益产生了强大的吸虹效应,使资本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上来,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一、二产业的内部构成,高产值、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飞速发展。2011年罗田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从2011年到2016年,累计关停污染小企业100多家,可年均减少原煤消耗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18亿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近75万吨。同时,大量的劳动力也被解放出来,参与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中。

  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不仅直接使贫困居民获得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同时也为改善罗田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支撑。科学的旅游开发,有利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为深层次的旅游开发提供了物质保证,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模式。

  3、改善了居民人居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驱使地方政府采取行政手段有效的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行政规定,控制“三废排放”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加强对景区周边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向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企业和个人征收税费,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居环境的建设。

  罗田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说实话财力并不宽裕,但在事关生态保护的民生工程上,罗田毫不介意大手笔投入:先后投资1亿多元,在城东建成一个总库容70万立方米、日处理规模120吨的垃圾处理场,在城北、城东建成三座日处理规模1.85万吨的污水处理站,在城南经济开发区建成一个日处理规模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有效地解决了县城污染问题。无论资金有多困难,环保的投入不能少;无论招商的力度有多大,环保的门槛不能降。多个招商引资项目都因为选址位于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被否决。7年来,全县共否决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破坏生态资源的项目30多个,有效地保护了罗田的青山绿水。

  (三)乡村旅游实现罗田文化更新

  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范畴,广义的文化涵盖了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罗田要实现脱贫,仅仅关注经济上的脱贫是不够的,从长远来看,只有文化上脱贫,才能保证经济上的脱贫非昙花一现。先进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罗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区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1、思想观念更新

  罗田地处内陆腹地,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自古以来罗田人民勤劳质朴、刀耕火种,缺乏和外界的有效沟通,小富即安思想浓厚。革命战争时期,数以万计的罗田人民投入到革命当中,然而本地区贫穷落后的局面一直未得根除,这与本地居民安于贫困、死守故土的传统观念息息相关,大多数罗田人并不愿意放弃埋有先祖的故土。因此,要实现罗田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贫困人口的永远摘掉贫困的帽子,生存观念的改变极为重要。

  2000年以来,罗田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京广高铁、沪蓉高速、武英高速等快速交通动脉的相继建成,当地的贫困人口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来自外地的游客,同时也走出大山,看外边世界也更便利。本地居民开始认识到和外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安于贫困,不以贫困为耻甚至反以为荣的落后观念开始发生改变。一部分人开始外出务工,近至武汉,远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是东北、新疆。2015年,罗田在外务工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贫困居民逐渐认识到贫困带来的危害,地方政府过去那种等、靠、要的发展观也开始发生改变,不再以“国定贫困县”的头衔为荣誉和获取利益的资本。

  2、居民素质更新

  随着本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国内外的游客涌入,大批农民坐地实现工作性质的改变,成为现时代的旅游服务人员。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更新了罗田人多年来对教育的看法,对文化的渴求。罗田教育事业取得空前的发展。罗田一中、罗田理工中专等学校不断更新历史最好成绩。截至2010年,罗田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3%,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在90%以上。与此对应,文盲率持续降低。

  在旅游业的影响下,更开放的罗田的居民不仅在文化知识上获得长足进步,同时也体现在运用生产技能的进步。过去依靠一头牛、一竿犁的落后生产方式逐渐被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所取代。贫困居民开始思考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几千年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罗天人不再整齐划一种植水稻和小麦,而是有选择的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并利用有利条件开展养殖业和新型种植采摘园。特别是农村贫困入口开始关注旅游业发展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在保证本地区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板栗、茶叶、天麻以及中草药种植业,经过农产品加工厂的深加工,生产出外观精美,内涵丰富,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使之成为本地旅游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精神面貌更新

  罗田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常年的贫困滞后了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除了经济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困更严重。许多贫困村 “春等救济粮,冬等冬令物”的观念还存在,部分贫困居民群众存在严重的不思劳作、贪图享乐,总期待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游客逐渐增多,本地与外地两种不同文化发生交流,本地区作为一个相对弱小的社群,遇到一个经济文化上都更为强大的社群,产生不同程度的主动或被动的妥协,不可避免的吸收外来的价值观,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外部文化中的先进精华被吸收,诸如勤劳致富、自食其力等观念,被本地居民广泛接受。贫困居民开始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劳动提高生活品质。

  此外,罗田的红色旅游宣传与建设,在当地也产生了巨大的爱国主义效应,罗田胜利镇是大别山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通过近年来胜利镇红色文化的挖掘和重塑,罗田人民更加深刻领会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将个人的发展和家乡的脱贫致富乃至祖国的全面小康联系起来;同时学习革命先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艰苦朴素和团结奋斗的优良作风,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全面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三、优化罗田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

  (一)加强乡村旅游扶贫顶层设计

  1、 编制罗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组织专业力量,研究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纲要为参考,明确旅游业在改善本地贫困状况、提升老区人民生活水平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提出近期、中期、远期的旅游发展目标,规划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不能盲目求大的开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旅游脱贫不能以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来换取;二是要协调发展,区域内部要相互联动,区域和武汉城市圈之间也要有效对接和融合;三是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要结合自身客观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合理规划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四是要注重社会成本和综合效益,不能只顾GDP和财政收入、要落实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将贫困居民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实现全面脱贫、生态平衡、经济发展。

  2、编制罗田旅游扶贫及相关产业规划

  旅游业关联带动产业范围广泛,国民经济中几乎所有部门都与旅游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罗田长期以种植业和制造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工业的发展拓宽了市场,大量的游客进入促进工业的生产、特别是游客对本地农产品、加工品的青睐,为工农业的产业转型提供支持。相关产业规划必须重视,好的产业规划可以有效减少旅游漏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彻底避免陷入低层次、低附加值、低脱贫效应的产业陷阱。因此,应抓住罗田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充分利用旅游业极强的产业带动性,制定科学、有效的、统一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为区域的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旅游部门间的联合互动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在旅游脱贫中的主导作用,成立罗田乡村旅游脱贫领导小组,统筹全县12个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切实贯彻中央和湖北省两级政府关于促进湖北大别山集中连片开发贫困区全面脱贫致富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抛弃以往的地域隔阂、部门利益隔阂,协同合作,统筹兼顾,优化整合各种旅游资源,集中优势资源发展脱贫见效快的项目,实现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同步脱贫。

  (二)优化旅游扶贫环境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应放在如何健全县域交通网络以及如何快速对接全国各大城市。最首要的任务是争取铁路通往罗田,打通全国大型城市和罗田之间的交通障碍,一旦在大城市与罗田之间建立起快速交通干道,交通往来将不再依赖武汉作为中转站,这对于加强罗田与中、东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提升罗田县城通往各乡镇的交通便捷程度,要加大对县道和乡村公路的维护修缮力度。乡村公路在交通系统中发挥毛细血管作用,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游览体验,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四组高速交通轴线可以作为区域发展轴。南北走向交通轴线:西部的京港澳高速、京广客专轴,承担南北方向游客进出罗田的通道功能;大广、京九轴,以大广高速为主,辅以京九铁路和106国道,可直接将连通和江西的旅客送达罗田腹地。东西走向轴线有:沪汉蓉客专、沪蓉高速轴,东可至上海、南京,西可达成渝、宜昌和武汉,沿线是罗田主要和最大的潜在客源地,战略地位突出;武英高速轴,武英高速是溧水到武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罗田县城、罗田大河岸至武汉段已建成通车,成为国家级高速公路,武英高速和316国道一起,成为武汉地区游客前往罗田旅游景区的重要通道,未来还将承担起运输鄂西北,陕南和皖西地区游客前往本地区的重任。

  上述干道以承担区域外游客进出为主要功能,在区域内部,还有多条省道和县道等承担在游客集散地和旅游景区间运输乘客的任务,特别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是连接主副中心的最快交通通道,实现了快速罗田县城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薄刀锋风景区的对接,对实现游客在罗田的高效循环起到关键作用。

  2、改善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重点是着力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当前罗田乡村旅游已自驾游为主,因此要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避暑、休闲、写生目的地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等。各村镇要建设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旅游城镇和智慧村镇,实现智能导游、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在全县的全覆盖。

  发展1000户以上星级农家乐、星级宾馆。罗田现有农家乐、宾馆只有800家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快速增长的需求。推进“旅游上山、接待下山”战略转移,在核心景区所在地乡镇和旅游经济带沿线有序发展星级农家乐和星级宾馆,对原有农家乐和宾馆严格按照旅游标准化的要求提档升级,提升接待和服务水平。

  发展10000户特色旅游民宿。民宿是大趋势,是现代化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必要条件。各景区、景点周边和旅游公路沿线可大力民宿产业,政府可有效扶持,可以以村集体为法人统一进行登记,并统一管理。

  (三)整合县域资源

  1 、整合空间

  湖北罗田旅游资源丰富,但要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旅游市场上的强势,需要串联旅游资源,实现游客从集散地到旅游景区的移动,在区域内实现同类资源的强强整合以及不同类型产品的优势互补。大众旅游的明显特征是从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当前,罗田可以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依托空间打造“一百工程”。

  “一”县城。凤山镇是罗田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居于罗田的几何中心,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因此,可将凤山作为区域旅游脱贫中心,将其打造成为极具特色的旅游县城。通过此点带动全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罗田脱贫。凤山镇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融入旅游思维,促进基础配套设施从保障型向功服务型转变,实现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接待的统一,使凤山镇真正建成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

  “两”中心。建设县城一级游客中心、河西畈游客集散中心。依托县新客运站为一级游客中心,主要承担进入罗田的游客,完善一级游客中心就餐、住宿、购物、服务、娱乐等功能;依托北部核心景区建成河西畈游客集散中心,主要承担到天堂寨、天堂湖、九资河、薄刀峰等景区的游客集散、分流、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服务等功能。

  “三”画廊。着力打造大别山百里生态画廊、百里风情画廊、百里乡村画廊三条轴线。将三条线路按照“景观+风貌+民居+产业+节点+休闲+度假+旅游+服务”等多功能进行包装打造,重点是依托三条线路的产业、文化、民俗打造吸引点,带动沿线产业、旅游、购物、民宿、农家乐、农副产品销售和其它旅游服务,真正建成贯穿县域全境的三条黄金旅游经济带。

  “四”名镇。着力打造九资河、三里畈、胜利、大河岸等四个全省旅游名镇。九资河着力打造鸠鹚文化小镇,胜利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小镇,三里畈着力打造温泉风情小镇,大河岸着力打造名人文化小镇。通过名镇建设,促进其它产业向旅游产业全面融合,带动农家乐、旅游购物、旅游服务等业态的转型发展。

  “五”游线。打造中部休闲游、东部体验游、西部风情游、南部乡村游、北部生态游等五条精品游线。围绕五条精品游线发展旅游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激活旅游潜能、带动区域经济。中部休闲游线:以县城半小时旅游经济圈为半径,主打城市休闲慢生活品牌,加快建设塔山公园、拨云尖公园、万岁公园,完成县城功能配套设施,辐射北丰河、石源河流域;东部体验游线:以“罗九”公路沿线乡镇、村、景点为依托,主打民居、红叶、田园、民俗、古镇等品牌,辐射进士河、马岔河、东安河、鸡鸣河、罗家畈等流域;西部风情游线:以“罗胜”公路沿线乡镇、村、景点为依托,主打沙海、水臼、文化、红色等品牌,辐射河大线(河铺至大地坳)、胜松线(胜利至松子关)等流域;南部乡村游线:以“318”国道沿线乡镇、村、景点为依托,主打观光农业、生态农庄、有机食品等品牌,辐射石桥铺、白莲、观音山、古庙河、七道河、大崎等流域;北部生态游线:以与安徽交界的天堂寨、薄刀峰、黄狮寨、青苔关等核心景区为依托,主打生态和文化品牌,辐射三省脑、松子关、小寨、香炉观等流域。

  “六”营地。打造田园、红叶、沙滩、采摘、花卉、滨水等六个精品自驾游或房车营地。罗九线谢家铺田园营地、徐凤冲红叶营地;罗胜线平湖沙滩营地、河铺采摘营地;318线骆驼坳花卉营地、白莲滨水营地。每个营地配套停车场、厕所、商店、帐篷区以及供电、供水、餐饮等服务功能。

  “七”产业:以“旅游+”带动七大传统产业升级。即九资河板栗、中药材;三里畈甜柿、水果、黑山羊;凤山镇蔬菜、花卉。以观光、体验、研学等产品为实现形式,带动相关产业种植、加工和商贸。建立七个产业示范园:高庙村板栗公园,堑子石村甜柿公园,九资河药材种植园,锦秀林木黑山羊养殖园,三里畈瑞元水果种植园,蔬菜村蔬菜种植园,十里荷塘花卉种植园。

  “八”文化:重点挖掘地质文化、生态文化、古遗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国医文化、名人文化等八大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成立罗田大别山文化研究协会,对八大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大产业深化力度,着力推进地质博物馆、植物标本馆、历史文化馆和民俗体验园、万密斋医药产业园、文化演艺中心建设,实现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

  “九”项目。重点实施天堂古寨、主峰索道、探奇狩猎、古寨杜鹃、高天漂

  流、世纪水臼、湿地乐园、金沙海岸、大别放歌等九大旅游引爆项目。旅游需要引爆点吸引眼球。着力推进天堂寨千年古寨、大别山主峰索道,黄狮寨远古古杜鹃群落,薄刀峰海拔最高避暑漂流,河铺4亿年冰河季水臼群,天堂湖湿地公园水上游乐,平湖万亩金沙滩,以及大别山放歌的包装等项目落地,引爆旅游市场。

  “十”景区。着重打造十个精品景区。天堂寨(含笔架山、青苔关)、薄刀峰(含黄狮寨)、三里畈温泉、天堂湖、鸠兹文化旅游区(含三胜广场、明代古村落、三省脑)、九资河红叶旅游区(含圣人堂、徐凤冲、河西畈)、燕儿谷(含十里荷塘)、进士河漂流、大雾山(含潘家垸梯田古村落)、胜利红色旅游区。打造两个5A级景区:天堂寨(与安徽天堂寨区域合作)、薄刀峰(含黄狮寨、三里畈温泉);打造3个4A级景区:天堂湖、胜利红色旅游区、燕儿谷生态旅游区;打造4个3A级景区:鸠兹文化旅游区、九资河红叶旅游区、进士河漂流景区、大雾山桐花谷景区。

  “百”景点。打造100个新农村、美丽乡村、民俗文化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围绕12个乡镇旅游和文化资源有特色的村,推进“镇特村品”建设,实现全县景区景点项目的一线串珠,形成全域旅游大布局。各乡镇结合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每年力争打造1—2个旅游示范点,建成一个、开放一个,带动相关产业跟进、转型、延伸、发展。

  2、 整合市场

  当前罗田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来自武汉,宁武高铁沿线城市的游客次之。但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大众旅游时代即将来临,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会选择到罗田享受天然的“氧吧”,沐浴乡村田园的阳光。在旅游市场方面,必在巩固武汉市场的同时,把周边县市区的一日游、自驾游作为旅游争夺市场的重点。

  随着京广高铁的全线开通,以及年底即将投入运营的万利铁路,将实现本地区与全国所有一线城市和成都、重庆等一部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连接,这部分城市的旅游者将有条件选择速度更快、舒适度更高的交通工具前往本地区,他们既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又具备强烈出游欲望,这部分有效需求将成为湖北罗田提高在全国范围旅游影响力的关键。

  在入境客源方面,目前入境人数规模还有限。可强化对港澳台游客的旅游市场推介,主动宣传本地的生态文化游、度假休闲游、红色文化体验游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拓展非中国籍游客方面,则可考虑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资源整合,如可与湖北省内与其他旅游景区组团宣传,作为湖北旅游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考虑和河南、安徽两省共同整合塑造大别山旅游品牌,共享市场资源,避免陷入孤立和恶性竞争。

  3 、打造品牌

  罗田核心景物丰富,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基础设施和配套奢华四的不断完善,秀美的大别山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将成为稀缺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踏踵而至。但要真正叫响罗田“天下大别山,美景在罗天”的旅游品牌,必须要做好品牌营销,提升罗田乡村游知名度。

  信息时代,网络营销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兴社交工具的有效利用尤为重要,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罗田旅游信息网,罗田旅游微信公布公众号,以此为平台宣传本地旅游,介绍旅游资源,推销旅游产品,提供齐全优质的相关服务。同时要在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社交平台展示本地旅游产品,吸引潜在客源的注意。

  传统媒体和户外广告的宣传工作也要同步展开。罗田宣传影像应该在省域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报纸、电视台出版和播出。同时,户外广告亦可成为宣传本地旅游品牌的有效手段,可以选择在武汉天河机场、武汉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密集地设立罗田旅游接待处,向广大游客推介品牌,还可以在其他省市公交和城际班车的车体印刷内容翔实、视觉冲击强的广告,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树立大型户外广告牌。

  总之,要无孔不入地立体宣传罗田大别山旅游品牌,在潜移默化中使“天下大别山,美景在罗田”品牌深入人心,诱发人们到访的欲望。

(作者:县委党校 陈都)

微信
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