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镇瓦学村: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 找准脱贫致富“新路子”_罗田新闻网
新闻 广告热线:0713-5052851 邮箱:luotiannews@163.com

胜利镇瓦学村: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 找准脱贫致富“新路子”

瓦学村位于胜利镇北部,地处偏远山区,因盖了第一家瓦屋学堂而得名。这里虽然自然资源丰富,却因山高路远、信息闭塞而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近年来,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同心协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牢牢抓住发展产业的“牛鼻子”,千方百计找准路子,结合优势资源,大力推广种养殖业,把好政策、好技术、好经验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使一个偏远贫困山村逐步变成一个产业振兴有成绩、村民致富有门路的美丽乡村。

10月21日,《秋来走基层 丰收访万家》栏目组来到胜利镇瓦学村蹲点采访。听村干部介绍,村里有位脱贫致富的能人熊金民,原本家庭条件困难的他,在养殖黑山羊的同时,又在村里青茶种植合作社务工,不仅摆脱贫困户的帽子,如今还成了村里的“脱贫标兵”。在村干部的指引下,记者在村里的一条小山路旁碰到了赶往羊舍的熊金民。

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声,熊金民赶着黑山羊行走在山间田梗上,他知道哪里的草料最为肥沃,适合黑山羊吃。熊金民一边赶羊,一边津津有味地向记者介绍,瓦学村当地的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不愿意出去的村民,挣钱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光靠耕自己的半亩三分地是挣不到钱的,大家都在为寻找致富门路而发愁。然而精准扶贫如火如荼地开展,事情有了转机,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驻村工作队为了摸索发展出路,结合上级扶贫政策,联合村两委向贫困户制定了以黑山羊、青茶、中药材为龙头的产业扶贫帮扶措施。我们看到的这些黑山羊便是熊金民今年利用扶贫贷款购买的优良品种,他非常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脱贫机遇,每天不仅起早贪黑去合作社做工,在兼顾家里农活的同时,还积极学习养殖技术。黑山羊个个都是膘肥体壮,数量也逐渐发展成全村最多。

记者杨芬:我听说您其实是村里的脱贫典型,那么您之前家里情况是怎么样的?

熊金民:之前村里给我评上了“因病致贫”贫困户,后来驻村工作队带来了好政策,然后和村两委一道指导我该怎么脱贫。然后我们村里办了个合作社,农闲的时候我可以去那边务工。

记者杨芬:这样算下来您既养羊,又种植中药材,还要务工,一年收入能有多少?

熊金民:一年的收入大概两三万元钱。

记者杨芬:在没有这些脱贫产业之前,您家庭情况怎么样?

熊金民:之前的话,我家里收入只有几千块钱。

记者杨芬:那您现在感觉生活条件变化大不大?

熊金民:我现在生活现在算是小康了吧。

记者杨芬:您觉得可以算小康了呀,那现在生活有奔头了对吧。

熊金民:对对,是的。

发展扶贫产业,找准路子是关键。宜养则养,宜种则种。

瓦学村种茶历史悠久,当地海拔高、云雾多、雨量充沛、漫射光强,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该村原有青茶种植基地200亩,野山茶200亩,今年在村两委的号召下,瓦学村聚集社会力量创建了胜利镇瓦学村联强青茶种植合作社,该合作社在原有400亩的茶叶基地基础上,另外流转农户土地300亩,带动20名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经过该合作社负责人范水波的介绍,我们对瓦学村产业扶贫规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记者杨芬:范总,咱们这个青茶种植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大致是什么样的?

罗田县联强清茶种植合作社范水波:我们的经营模式是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以贫困户的土地入股为主要形式,但是也有一部分非贫困户入股,每亩水田按照每年40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这里务工的人按照100元一天发工钱。

记者杨芬:那么每年咱们村民的收入有多少?

范水波:目前村民收入主要是务工这一方面,茶叶在今年有个良好收成的前提下,合作社的农户保证能获得四、五千元一年。

记者杨芬:在合作社能获得四、五千元一年,那么再通过土地的分红,其实村民每年收入还是蛮高的。

罗田县联强青茶种植合作社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挂牌成立,总投资200万元,该合作社以青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为主体,将农户大部分荒废的土地以每亩水田400元一年、每亩旱地300元一年的价格租赁,吸引了46名贫困户在此长期务工,为瓦学村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

对于五年前的瓦学村而言,村集体的经济增收困难,产业规模化发展进展缓慢,自我造血能力弱,很难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合作社来村里投资建设。同时,村里的产业扶贫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能否形成产业规模还存在潜在的风险。

为解决这些难题,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驻村工作队结合村里实情,缺什么补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在点子上,扶到根本上,想尽办法传授技术、引进资本、发展产业。近年来,村里启动了225KW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年可给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约24万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村集体采取“支部+合作社+能人+农户”模式,发挥“一厂三村”悠久茶叶种植历史,大力发展“青茶”产业,逐步将高山天然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扶贫产业不仅带动了大批贫困户摆脱了过去的经济窘境,更为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奠定扎实基础。

胜利镇瓦学村党支部书记江浩龙: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村的光伏发电收益,第二个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我们村里有225千伏的光伏发电,80%用于贫困户,20%用于村集体开展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方面,主要是开展了种植与养殖业,我们村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习俗,主要种植黄精、苍术,今年还种植了青茶,我们村毗邻香炉观,也有种植茶叶历史,所以这两方面都是轻车熟路。我们在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建设了300亩清茶基地,今年的疫情之后,我们已经种植了110亩,到2021年春季又准备种植100亩,3年时间种完300亩。

我们了解到,瓦学村现有贫困户94户,贫困人口292人,在2018年已全部脱贫,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的驻村工作队以巩固提升脱贫效果为目的,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到村指导农业发展,助力合作社做强做大,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同时组织统战力量和民营企业家帮助瓦学村兴建产业,帮扶慰问困难贫困户。根据县委巡察组去年巡察后反馈瓦学村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驻村干部协助村两委抓好巡查整改工作,制订措施抓好整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在瓦学村落地生根,一批特色产业在这里拔节生长,产业兴了,村民富了,山村活了。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驻村工作队队员朱卫华说,祝愿瓦学村的这些贫困户生活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村里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


微信
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