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国院士:英才魂归故里  国士风范长存_罗田新闻网
新闻 广告热线:0713-5052851 邮箱:luotiannews@163.com

朱英国院士:英才魂归故里  国士风范长存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遗体告别仪式8月13日上午在武昌殡仪馆举行。习近平、李克强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唁电敬送花圈表示哀悼。14日上午,朱英国院士骨灰送回老家河铺文家庙村,在其父母身边安息。

上午九点,护送朱英国院士骨灰的车辆从武汉进入河铺镇境内,沿途乡亲拉起“院士 一路走好”、“家乡人民永远怀念您”的横幅,并点燃鞭炮,以最朴实的礼仪迎接院士回家。在朱英国院士老家文家庙村,朱英国院士的儿子朱新锋、孙女朱晴分别手捧院士的遗像和骨灰盒,缓缓走向院士安息地。

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书记陈世龙,县委委员、常务副县长胡朝晖与社会各界人士和河铺乡亲一起冒雨送别院士。

“英才翘楚首创红莲播四海,国士擎天长留教泽伴人间”。朱英国生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科技专家、武汉大学知名教授,在科技领域成果丰硕、久负盛名,在社会各界拥有良好口碑、享有崇高威望,他既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更是家乡的杰出代表。六十年前,他怀揣扶贫济世的梦想毅然走出大别山。40多年来,他承担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选育的杂交稻新品种已累计推广近1亿亩,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他始终心怀“为天下苍生饥寒”终身奋斗的坚定信念,常年顶烈日、冒风雨奔波在田间地头,他是一位对土地对农民充满深情厚爱的赤子,更是一位对农业科学有着孜孜不倦探究精神的科学家。他培育的水稻种子在生产中被大面积推广应用,惠及五亿农民。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鄂州实验基地看望朱英国院士。

追思会上,陈世龙深切缅怀了朱英国院士勤勉精进、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一生,表达了家乡人民对院士的崇高敬意和沉痛哀悼。朱新锋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家乡人民对他父亲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要继承父亲遗志,为祖国、为家乡作出更多贡献。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朱英国院士虽已离世,但他为国家、为家乡作出的贡献让我们时刻铭记;他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时刻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进取。

河铺镇文家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宏武说:“朱英国院士对我们有很大的贡献。对国家也有巨大的贡献。上面到岳家冲的这条路,家乡的这条路,他出了7万多块,都是私人出,国家没掏钱。另外学校里他也捐了一万块钱。原来老百姓种田每亩有400多斤,现在有一千多斤。他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重要人才”

县一中校长徐佑怀说:“朱英国院士是从我们罗田一中走出的优秀学子,我非常有幸同他交往很多次,在我印象中,国家,小家,这是融为一体的。他也很多次回家乡回罗田一中讲学。对我们学生捐助了很多奖学金助学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拼搏向上,为国家做贡献。”

武汉大学教授李绍清说:“就目前来说,我们实验室走出了一批我们国家的高尖端的人才,朱老师为我们学生的培养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也正是因为这样,朱老师才成为我们学生的楷模,不仅仅是我们的师长,同时也是我们的丰碑。”

朱英国院士的同学严世明说:“他这个人让我很感动的就是,他是从农民家庭走出去,通过自己的奋斗,走上了院士的殿堂。他的一个女同学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我的印象中,学者,院士,大教授,往往家里经济底蕴、文化底蕴都很雄厚,唯有我的朱英国同学是一个农民的家庭,走到这一步是非常艰难的。”

(作者:颜红胜  黄小平 郑森)

微信
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