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板栗产业发展之路 重拾罗田板栗辉煌》系列报道之六:周远春:“70后”华农人 坚守山村种板栗 _罗田新闻网
新闻 广告热线:0713-5052851 邮箱:luotiannews@163.com

《探寻板栗产业发展之路 重拾罗田板栗辉煌》系列报道之六:周远春:“70后”华农人 坚守山村种板栗 

他今年75岁,196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他称自己是“70后”的华农人。毕业至今51年,他一直坚守在农业战线上,从事板栗种植,他就是白庙河镇富硒板栗专业合作社周远春。

周远春告诉记者:“我考大学的时候,整个罗田150人参加考试,最后录取只有10个人。我同期的同学,好多都是在国内外干大事,在科研单位工作,他们的退休金都比我高。我现在在这片土地上搞富硒板栗,我的人生价值现在也体现了。因为我也干了一件大事,我能在无硒土地上生产出富硒农产品。”

见到周远春的时候,他正顶着烈日背扛着几十斤重的喷雾器给板栗树补充微量元素。周远春说:“我这是补充各种微量元素,还有8种氨基酸,以及防虫防病的药物一起打。树也要补充微量元素,它也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它毕竟是一个生物体。”

1966年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他支援边疆6年。回到罗田的周远春,在县林业局有了份稳定的工作。1986年,52岁的周远春放弃“铁饭碗”开始创业,承包荒山种板栗。

那时候创业,资金、机械、设备都很缺乏,周远春便用最原始的方式开垦荒山,花了足足一年时间,在荒山上种上了86棵板栗树。

我县是中国板栗之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栗农依靠板栗增收建起了楼房。但是,近几年,板栗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导致栗农采收积极性下降。

同样如此,周远春种植板栗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连维持基本温饱都成了问题。于是,周远春利用所学的知识,决心在特色和绿色中寻求突破,转型开发富硒产品,并获得了国家“无硒土壤种出富硒农产品”专利。通过这项专利,周远春种出的板栗成为了富硒板栗,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每斤的售价也提升到了15块钱左右。

据白庙河镇党委书记周广才介绍,周远春可以说是罗田板栗规模化生产最后的一个坚守者。因为罗田的板栗产业,这几年的效益一直在下降,10年前的板栗价格就是三四块钱一斤,十年后两三块钱一斤。很多栗农放弃了这个产业,这也是罗田板栗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

我县的板栗现状让周远春感到很忧心,他希望将发明专利广泛运用到板栗的生产中来,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让罗田板栗这张名片更亮更耀眼。 

周远春是我们罗田板栗规模化生产的坚守者,还有我们前面报道的姚松立、郑海元,他们这群人的坚守,才让罗田板栗产业在岌岌可危中仍有发展的希望,加上政府的重视,更让我们坚定了罗田板栗发展的信心。

(作者:颜红胜  付宇飞)

微信
APP
微博